【谢氏由来】宝树世家是谢氏家族脑海里的名片


 

 

从谢氏家族的角度来看,这些地方已经深深的植入了我们的脑海里,说到这些地方,这些人物事等等。不好成为代名词。所以宝树堂也成为了谢姓的一张比较响亮的名片。

 

 

谢氏祖地在河南:

一说到河南,不由的会将祖地联系了在一起,以前小时候听爷爷提到过关于祖地的一句话:根植南阳,源于洛邑,祖在太康。这一句话说的都是河南,谱上记载谢氏祖地为河南南阳,相传夏禹王也曾于此设部治水,疏通涧河(古时称谢水)、十里河造福万民。后人在涧河岸边禹王扎营地(今杨湾村境内)建庙纪念,今膜拜者仍络绎不绝。辖区内东谢营村是周宣王之舅申伯公封谢故地,为古谢国遗址。

 

 

而说源于洛邑,洛邑是周代国都洛阳的古称,所以洛邑成为了谢氏起源之地。

 

 

祖在太康,是有记载的谢氏最早墓地为太康谢缵墓,所以太康也成为了谢姓一最早的祖墓地。也有争议说根在太康。无论哪种,都源于河南,所以河南成为了谢氏祖地的名片。

 

 

谢氏宝树世家:

谢氏族人为何以“宝树世家”为称号,原来是有一段古的。话说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代,谢氏族人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谢安(公元320年-385年),他出身士族,40岁才踏入仕途,东晋孝武帝时,他位至宰相。当时,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决心南下伐晋以统一天下(中国)。

孝武帝八年(公元383年),苻坚率领87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攻破梁、益、樊、邓等地(今陕西、四川、湖北的西北部),苻坚的大军来到了淝水,东晋危在旦夕,朝廷上下惊恐万分。谢安力挽狂澜,命令他的弟弟谢石、侄儿谢玄以及自己的儿子谢瑛率领8万子弟兵,在淝水抗拒强秦,这支谢家子弟兵以一当十,以百当千,大败苻坚的百万大军,并乘胜北伐,收复北方失地。“淝水之役”使东晋转危为安,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谢氏家族的声望如日中升。

 

 

有一天,孝武帝驾临谢安府邸,在庭院中看到一棵非常雄伟壮硕的大树,便指着那棵大树对谢安说:“这就是谢家的宝树。”从此,谢氏族人便以“宝树”为称号(灯号)。

另一说是谢安一门称贵后,五更早朝时,在朝房的一棵大树上挂满了灿烂夺目的谢氏灯笼,孝武帝看见了说:“这是真宝树呀”此后,谢氏家族以“宝树”为堂名。所以“宝树” “宝树世家”也成为了谢姓的一张比较响亮的名片。

 

 

谢姓宝树堂:

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 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阁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

 

 

关于宝树堂的由来,这里关于宝树堂的由来有三种典故说法,第一个与谢安有关,第二个与谢安及众谢家官员有关,第三个与谢玄有关,并且都有一定依据。无论是哪一种,都以谢姓有关,而后也成为了家族的堂号,所以谢安、谢玄、还有部分谢氏都以宝树堂为堂号,还有以陈留堂、东山堂等,其实都是一家,那为什么不用陈留,东山,因为这些都是地名,不好成为代名词。所以宝树堂也成为了谢姓的一张比较响亮的名片。

 

上虞 谢安 东山再起 - 海龙 - 吴鸣博客

 

谢氏上虞东山再起:

浙江上虞,本来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对于谢氏来讲,这里是个闻名之地,因为这里有座东山,这里是为谢氏赢得威望的宰相谢安及其祖父谢衡所隐居之处,当然谢玄,谢灵运等在此居住过,东山再起源于此地。谢安原籍陈郡阳夏,后迁居会稽(绍兴),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在会稽兰亭和东山游览山水,吟诗作文。谢安是个挺有才人,但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直到了四十多岁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并当上了东晋太傅 (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相当于宰相)。

 

上虞 谢安 东山再起 - 海龙 - 吴鸣博客

 

历史上与谢安有关的东山,除了上虞东山,另外还有两座,它们分别是南京东山和临安东山。南京东山在今南京市东南隅的梅岗附近,那是谢安出任东晋宰相后命人用土堆垒而成的一个小山头,名之小东山,此山周围曾经有过许多谢氏族人的坟墓,也一度成为谢安本人的魂归之地,至今犹存;还有一座东山在浙西临安市境内,当年谢安为避朝廷征诏而躲进了那里的一个山洞,十余年后,当地人得知谢安东山再起当了宰相,便将此洞所在的山头亦名之为东山,这是后语。东山再起,所以这里成为了谢氏东山再起的名片。

 

 

谢氏贵族之地,会稽:

浙江,除了东山、温州永嘉外,还有就是这里谢氏文人之地。北宋时期,浙江富阳出了祖孙三代五位诗人,分别为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南宋时期,这里出了有一位宰相谢深甫,其孙女谢道清更是成为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明清时期,明代时期,浙江泗门谢氏出了一名文状元谢迁,明代嘉靖朝一品大学士。明清二代,泗门谢氏得贡生以上功名者五十余人,其中状元1人、探花1人,会元1人,解元3人,有一百二十余人授予各类官职。所以这里成为了谢氏文人贵族的一张名片。

 

 

江苏乌衣巷,谢氏贵族身份: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之所以说“那乌衣巷不姓王”,是因为魏晋时期的乌衣巷是当时最显赫的两个家族,王家和谢家的居住地。刘禹锡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也有这层意思。

 

 

曾经的六朝金粉,歌舞丝竹,全都随着岁月而流失,秦淮水榭不复旧貌,乌衣古巷断壁残垣,夕阳正老。秦淮河和金陵城,伴随着他们曾经的靡丽一起被刻进历史,文人歌咏,后人追忆,徘徊徘徊,一去不复返。刘禹锡曾游金陵,忆往昔繁华,写下了《金陵五题》。他在组诗的序中写道: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鼓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遍尔生思,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所以这里成为了谢氏贵族的一张名片。

 

 

谢灵运山水诗鼻祖:

谢谢灵运在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永嘉也就是今温州的永嘉县,而谢灵运诗酷爱登山,他爬山游水的同时,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也开创了山水诗之作。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其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浑成,深得后人激赏。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尊崇其为山水鼻祖。使得山水诗成为了永嘉的一张名片。

 

淮南最有名气的十个旅游景点,说实话,你还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淝水之战: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以谢安为总指挥的东晋北府兵奋勇反击,北方霸主前秦侵略南方的东晋,于是双方在淝水进行了一场决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后来前秦因此而分裂。当时,五胡乱华,中原汉族百姓惨遭屠戮,大量北方百姓南迁,南方也就此成为汉人最后的生存之地。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保存了华夏火种,是华夏的最后绝地反击,否则华夏可能真就灭亡了。所以淝水之战成为了谢氏的一张名片。

 

 

叶坪村谢氏宗祠,中央苏维埃政府:

位于在江西瑞金叶坪,中央临时政府革命遗址,叶坪村谢氏宗祠原名叫为谢氏宣太宗祠,始建于明代,座东北朝西南,小青瓦,硬山顶,为青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46.37平方米。叶坪在中央苏区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并于1931年11月7日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支持苏维埃红色政权建设,谢氏村民捐钱粮、让房屋,整村搬迁到周边分散安家落户,把自家居住的房屋腾给苏维埃政府办公,同时还将谢氏宗祠无偿让给中央临时政府作为办公场所。为纪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在红军广场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塔。所以这里成为了谢氏的一张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