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建筑】潮汕民居下山虎


潮汕地处粤东,是潮州与汕头合称,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特别是清代后期,因潮州濒临东南亚,跨国商贸活跃,潮州是著名侨乡,侨民甚众,且旅外潮人有于外创业,回乡建屋之习惯,在回乡建屋同时他们带来了侨居地的建筑文化,民居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东南亚和西方建筑的因素并逐步趋向现代化。

 

 

下山虎:

这种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下山虎建筑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

 

 

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

 

 

还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

 

 

潮汕古民居“下山虎”又叫“跑狮”,是潮汕民居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建筑单元。因屋顶是硬山顶式,后高前低,状如下山的老虎而得名,它大都中轴线布局,一厅两房,天井两侧有厢房与大房相接,并有小门将其与中厅两侧的大房相连。

 

 

潮汕古民居另一特点就是极其注重建筑装饰,不仅装饰的工艺手法、类型多,有金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嵌瓷、彩画等等;而且装饰的范围广——屋脊山墙、门窗户扇,到廊柱檐下、石木部件,只要能修饰的地方几乎都装点起来。“潮州厝,皇宫起”,这句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民谚,犹如画龙点睛般描绘出几与皇宫媲美的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和独特风格,闻名岭南,饮誉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